- 2025-03-14
- 2025-03-13
- 2025-03-07
- 2025-02-27
- 2025-02-27
- 2025-02-21
- 2025-02-17
- 2025-02-17
- 2025-02-12
- 2025-02-12
- 2025-01-22
- 2025-01-21
- 2025-01-21
- 2025-01-21
- 2025-01-20
- 2025-01-16
- 2025-01-14
- 2025-01-12
- 2025-01-08
- 2025-01-06

回母校采风,我犯迷了
段允生
济源一中为给2026年建校100周年庆典活动做准备,邀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的校友于2025年4月8日上午返校采风,两眼昏花正在治疗的我睁大双眼认真观看,却一再犯迷。
中午,在2号学生食堂二楼餐厅体验学生餐后,我独自在二楼、一楼两个大餐厅里,对着各个供应饭菜的窗口拍照并询问,得知学校共有七个大餐厅,可供7000人就餐。走出一楼餐厅时已经不见同来采风的会员校友了。我下意识地往右手方向转,走到尽头却是一个足球场。我犯迷了,向保安问路。保安说:“学校有东门、西门、南门,你去哪个门?”我回答说:“去有郭沫若题写校名的那个正门。”保安说:“那是南门,你返回去,往来的方向走才能出南校门。”我掉头步行二百多米,在一个岔路口,又犯迷了。向一个职工模样的中年人问路,跟着他向左手方向走一会,又向右拐走一段斜路,看到左边一栋楼上竖立着郭沫若题写的“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几个大字标牌,我才如梦方醒。走到校门口,校庆办公室李主任还在等着我。他说我是最后一个出来的,我不好意思说犯迷了。
我是这次采风队伍中年龄最长的校友。20世纪60年代,我在济源一中读完了三年高中课程,又经历了特殊时期将近两年的停课。1968年3月5日,在参加了同学们为我举办的欢送晚会之后,离开母校,携笔从戎。那时的校区是在中国最大的水神庙——济渎庙。
母校于1992年从济渎庙搬迁至文昌路校区,又于2004年搬迁至现在的济源大道中段6号新校区。这些年来,我仅进过母校新校区两次。第一次是2006年6月,母校举办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我那时未达花甲,随人流进出,没有迷路。第二次是2020年秋,得知母校《1926——2016校志》出版,年逾古稀的我向时任校长韩玉奎求书,校办崔主任接我进校并送我出门,自然不会迷路。这次,已达喜寿的我参加采风活动,虽然有校庆办李主任引导,有各位老师讲解,我还是一再犯迷。
采风第一站,进入母校南大门向东拐,在新修的有着2000个座位的大礼堂前,停放着一个庞大的金属体,旁边的宣传牌上写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助推器残骸”。
第二站,参观育田数理探索馆。这里的仪器可以把课本知识、理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印象更深,记得更牢。此外,还有两个版面特别耀眼。两个版面上有同一个人的肖像和题词,那就是陈冬,所不同的是题词的内容。一个是:“济源一中2021级高三20班全体同学高考旗开得胜 陈冬 2024.5.21”;另一个是:“济源一中2021级全体高三学生梦想成真 陈冬 2024.5.23”。
第三站,来到愚公移山精神展馆和济源历史文化展馆。回想起我在母校济渎庙校区读高中、在北京空军指挥学院读大专、在市老干部大学充电这三个时期的政教课,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必修课。母校专门办这两个展馆,赓续愚公移山精神,可谓用心良苦。



第四站,参观班主任工作室。这是二十多名班主任在八小时之外自觉自愿加班一个小时进行交流,研究“如何当好班主任”的场所,因此又叫“8+1”工作室。桌上摆着四十多种他们编辑出版的书籍,那是他们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墙上挂满了荣誉证书,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证书。墙上还写着“追求卓越 临高望远”的室训和“过一种学术的班主任生活”的理念。听说,他们还想在未来哪个师范学院的班主任系里当教授。我过去只知道中学有各个课程的教研组,而不知道我的母校为什么竟有教不同课程、当不同年级班主任的老师工作室,我犯迷了。
第五站,参观晓林电影课程工作室。晓林姓王,这里是她一个人的工作室。“媒体报道与推广展”的版面,占了一面墙。另一面墙前的书柜里摆着王老师编辑出版的五套超级电影课本,柜上摆着王老师获得的“出彩河南人·2020最美教师”“河南省年度教育新闻人物”等荣誉证书。王老师给我们讲了开办电影课程的初衷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很佩服王老师,她从海量的电影资源中选取适合学生看的电影或片段,通过电影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寓教于影,寓教于乐。学校老师还能剪裁电影?学校还把老师剪裁制作的电影列入课程?别的学校有吗?《教学大纲》有要求吗?我犯迷了。
第六站,走进体育俱乐部。从简介牌上获知:该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6月,有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武术馆等场馆。学校成立有体育教研室、竞技训练中心,有专业体育教师27人、高水平竞技团队11支,队员200余人。先后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荣誉。两个《冠军的荣耀》版面,分挂在两面墙上,20名获得各项冠军的母校学生考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
第七站,走进学校致美楼里的济源一中美育中心,就像进入一座艺术殿堂。这里有学校老师的书画,也有学生在校时和毕业后的书画,诠释了什么叫“名师出高徒”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还有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刘延东和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的范曾教授等为学校的题词。
学校领导准时到达致美楼下,与我们一行合影留念,在听了我们几个校友的发言后说:“谨希望诸位作协会员校友发挥特长,挖掘济源一中故事,展现济源一中百年风采,凝聚济源一中精神。”这种时间观念和不拖堂的做法,使我耳目一新。
在我们回母校采风的前一天,新任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济源市委书记徐衣显前来济源一中调研,要求济源一中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生培养模式,培优育强特色学科,持续提升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有广大师生的勠力同心,相信母校一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创造新的更大辉煌!在这个上啊,我一点都不迷。

END
作者简介
段允生,济源市作家协会会员,济源市老干部通讯组副组长,济源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
相关推荐


来源:《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是济源市文联主办、济源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官方文学公众平台。
投稿邮箱:jyzx999@126.com,来稿请注明文章体裁,刊发稿件暂无稿酬。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刊发稿件原则上原创首发,非原创、首发须告知。请勿一稿多投,一周内不见回复,作者可自由处理。所有来稿,编辑有权进行修改,如有不同意见,请事先声明。
《济源文学》微信公众号是《济源文学》纸刊的主要选稿来源,优秀的稿件将在《济源文学》纸刊发表。
【一中回眸】济源一中校友段允生返校采风作品《回母校采风,我犯迷了》
- 2025-03-14
- 2025-03-13
- 2025-03-07
- 2025-02-27
- 2025-02-27
- 2025-02-21
- 2025-02-17
- 2025-02-17
- 2025-02-12
- 2025-02-12
- 2025-01-22
- 2025-01-21
- 2025-01-21
- 2025-01-21
- 2025-01-20
- 2025-01-16
- 2025-01-14
- 2025-01-12
- 2025-01-08
- 2025-01-06